做错了什么?有超过半数的中学生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
据光明网报到:
之前,一家机构对北京市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,结果显示,有超过半数的中学生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。
北京作为我们的首都,聚集了素质最高的一批人才,拥有实力最强的一批学校和教师,践行者最先进的教育理念,居然会有如此突出的亲子矛盾,实在让人惊讶和后怕。
“极度反感和痛恨”,这几乎是我们面对生死仇人的态度,而这样的现象还不是个别,而是超过半数的普遍现象,我们不禁要问,家长们到底做了什么,到底做错了什么,到底怎么做才对?
或许北京的学生有他的特殊情况,或许就因为人才众多才竞争激烈,压力巨大。但不论何种理由,家长们都到了必须反思的时候了。
举个简单例子:
不久前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,让学生有机会从无涯学海中解放出来,之所以只是有机会,是因为国家只能约束学校和培训机构,能否最终让学生减负,还要看家长们是否能够转变心态。如果学校减负家长增负,又会让孩子如何看待国家的政策,如何看待他们的父母?
北京市曾做问卷调查中学生“对待父母的态度”,3000多份问卷,结果显示:
56.28%的中学生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;
19.22%对父母态度冷淡;
13.13%选择了反感父母;
6.62%对父母感到惧怕;
仅仅4.75%的中学生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。
辛辛苦苦十几年,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孩子长大,可一到青春期,孩子瞬间就撤回了对我们的依恋、撒娇、无话不谈。
到头来,超半数的父母,却成了孩子“最恨”的人!
是什么,让孩子对父母产生如此大的反感呢?
说到底,问题还是出在了沟通上。
比叛逆更可怕的,是青春期沉默
看过一则,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。
14岁男孩和爸爸妈妈吵架,然后把自己反锁在了房间。三天三夜,百呼不应,父母无奈,只能求助消防。
消防员赶到现场后,费尽周折,最终将房门拆除。
打开房门,场面却让人大跌眼镜:外面天大的动静,男孩却淡定地躺在床上,一言不发看着书!
破门而入的消防员,父母急切的关心,男孩全程盯着书不予理会。
直到消防员离开,他自始自终没瞅大家一眼,不说一句话。
有人说:孩子到了青春期,父母最头痛的就是孩子叛逆。
但这个男孩却让我觉得:比青春期叛逆更可怕的是,青春期沉默。
在他关上房门的那一刻,也关上了与父母沟通的心门。
记得相声演员于谦,在《脱口秀大会》和大家聊到为人父母的话题。
于谦被问:“你最怕你儿子跟你说什么?”
于谦无奈答到:“我最怕他什么也不说。”
他还透露,自己每次问儿子“学校生活怎么样”?得到的答案永远是“挺好的”、“就那样”,剩下的再没其他话可说了。
于谦无奈感慨:“这个是我最害怕的,因为你不了解他,也进入不了他的世界了。”
当时看到这一幕,我和豆包爸一脸不可思议,娃到10来岁,就要面临无话可说了吗?
后来,问了身边很多朋友,有朋友直接告诉我:这就是很多家庭的常态!
现在孩子的青春期比我们那个时候提前很多, 9-12岁已经进入青春期前期,独立意识、隐私意识形成得也都比较早。
知心姐姐卢勤,也发起过一项针对2087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,结果显示:
只有26.73%的孩子表示,有了心里话最想告诉的人是父母。
也就是说,10个孩子里面,7个孩子都不愿与父母说心事。
为什么孩子越长大,和父母越无话可说了呢?
为什么你说话,孩子就嫌烦?
知乎上有一个问题“为什么你一说话,孩子就嫌烦?”
答主说,小时候妈妈总喜欢用很烫的水给她洗澡。
每一次,她都会跟妈妈抗议!然而每一次,她都被妈妈的“自我感觉”击败:“不烫,洗着洗着水就凉了。”
久而久之,她觉得说了也白说,于是不再抗议,乖乖“闭上了嘴”,但每次洗澡,她还是会特别害怕。
这样的场景,在生活中处处可见:
孩子考了第一:“妈,我跟你说,我语文这次考了第一名。”
妈妈一句话堵过去:“考个第一,你很骄傲是吧,也不看看你数学才几分!”
女儿和妈妈一起逛街,看中了一条粉裙子,妈妈却说:“粉色不好看,还容易脏,你穿了显胖。”
父母总是不理解,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跟自己说话?
可是孩子明明说过很多次:“洗澡水很烫啊”“我不喜欢篮球”“我想要粉裙子”......
当孩子表达出来的感受,不被理解,不被看见,甚至被否定,被打压,他的心房便慢慢关上了。
孩子只能偃旗息鼓,厌烦了你的每一句话。
最终,无话可说。
如何说孩子才会听,怎么听孩子才肯说
面对青春期孩子,父母如何说孩子才会听,怎么听孩子才肯说?
1、学会闭嘴,多听孩子说
怎样才能和青春期孩子的沟通,有一则微博让我印象深刻:
这句话,看似段子,却真实的点出了和青春期孩子沟通的重点。
青春期,就是场权力的争夺。
父母过度唠叨,无形中就会让自己在沟通处于强势的地位,这对于争夺自主权的孩子而言,无法接受。
而且,父母过度的表达,也会占据孩子想要表达的欲望。
只有父母闭上嘴,孩子才有机会说出口。
所以,当孩子向我们诉说时,别急,闭上嘴,认真听他说完,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。
另外,闭嘴也是不说孩子的缺点。
让青春期孩子注意自己的缺点,就像用刺眼的聚光灯照着孩子一样。
此时的孩子,就一定会为了维护尊严和边界与父母对抗到底。
2、主动了解孩子,找话说
试想一下,如果你少女时代的偶像是周杰伦、孙燕姿……
然后你女儿说刘德华又老又丑,孙燕姿是谁?你怎么想?
想要走进孩子,可以学会主动欣赏、试着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,说不定就能以此为入口,打开孩子的话匣子:
“我发现你最近听的这个歌很不错,你能给我再推荐几首类似的吗?”
“我听说这个游戏最近挺火的,你能教我怎么玩吗?”
主动走近孩子,而不是要求他来接近你。
3、学会共情,顺着说
青春期的孩子,尤其渴望得到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的认同。
父母与其对孩子针尖对麦芒,不如先学会共情,顺着孩子的感受说,打消他的戒备心理,后面的话才能好好说。
共情,是一种能真诚地对孩子的情绪和感受,且做出回应的能力。
共情,最有效的方式,就是重复或者描述孩子的感受。
比如,当一个孩子获得生日礼物时,另一个孩子很可能会问:为什么他有,我没有?
这时候,无论我们如何解释原因,孩子都不会满意的。
孩子需要的,是我们真正接纳他的感受。
我们只需要重复他的感受就可以,告诉他,“你一定也希望在生日时得到一份礼物。”
让孩子知道我们懂他的心情,同时也暗示他,生日时他也一样会有礼物。
让孩子明白,我们懂他的焦虑,也懂他的渴望。
有位作家曾说:
“多少父母和儿女共处一室却无话可谈,
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不认识,
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,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。”
青春期的孩子,要么沉默,要么点火就着,想要好好沟通,是真的很难。
但孩子关键几步成长,也就这三年五年。
当父母用心去看见,去感受,去理解孩子,慢慢地就能打开那扇门了。
搜索标签:
本站关键词:河南戒网瘾学校,河南叛逆孩子学校,河南特训学校,河南问题青少年学校,河南问题少年学校,河南管教学校,河南青少年管教学校,河南全封闭式管理学校,河南军事化管理学校如,何管教叛逆的孩子,青少年叛逆期的教育
Copyright © 2012-2024 河南正苗启德特殊教育学校 版权所有
SITEMAP.XML
网站地图
TAG标签
TAG标签
网站lCP备案号: 鄂ICP备2021014215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