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家长会因为子女的教育问题,产生焦虑、急躁的情绪。尤其在疫情特殊时期,孩子基本都待在家里,家长有了更多时间与其相处,也更容易观察到孩子的一些行为问题(如:沉迷网络、作息不规律等),无疑对家长朋友们的家庭教育智慧和亲子关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。
01 教育孩子过程中,为什么会产生焦虑?
焦虑,是人类对未来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的恐惧体验,这种体验通常伴随着血压升高、心跳加速、肾上腺素升高等让人难以忍受的体验。
但请各位家长朋友一定要留意,你的焦虑是否超出了正常范畴,你的情绪是否已经影响到了对子女管教的胜任力?
02 未经觉察的焦虑情绪,会产生什么样的破坏力?
过度焦虑,无论是对家长自身的身心健康、职业发展、幸福感的提升,还是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,抑或是对家庭关系都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。
1.影响家长自身的身心健康,家长精神压力大,易感疲惫不堪。
《小别离》中的董文洁就是这样一位长期处于焦虑状态而备受折磨的母亲,作为公司高层主管的她雷厉风行、能力出众、前程似锦,但是,由于子女教育问题,她将自我搁置,进入了所谓的“早更”状态。
2.焦虑状态下人们会焦躁不安,情绪不稳定,也更容易发脾气。
家长在焦虑心急时,也更容易迁怒他人,更频繁地指责他人,难以承担自己的责任。此时家长不仅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,也容易出现损害人际关系的冲动行为。
3.家长如果经常带有焦虑和紧张,必然不能客观地对待孩子的学习问题,可能还会人为地增加孩子的学习压力,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。
焦虑的家长会不自觉地在家庭中,营造出令人提心吊胆的紧张气氛,这种心理上的无形压力会间接影响孩子的免疫系统,耗用孩子的心理资源从而影响其成长。
4.在焦虑情绪的牵引下,为了因对应对焦虑,大多数父母更可能采取消极的教养方式(如拒绝、心理控制)。
由于父母的心理控制,孩子慢慢变得不会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,失去了独立意识和内在的自信。而对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,却缺乏实际有效的示范、行为约束和控制。
5.焦虑易导致亲子间冲突的增加,造成亲子关系不良。
研究表明,不良亲子关系是诱发孩子焦虑的风险因素。青少年焦虑具有一定的弥散性与持续性,不仅对儿童当前心理社会功能发展、学业表现与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产生破坏性作用,而且可能会影响他们成年期的心理健康。
如果我们家长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,教育孩子就无从谈起。
如果家长不能正确处理自己的和焦虑,很难对教育好孩子有充足的信心。
03 孩子不好管,心态就要崩了,家长该如何做?
出现这样的局面,各位家长朋友应该学会调整焦虑、急躁心态之后,再来解决问题。家长需要注意自身的情绪调节和对子女的教育方式,并不断通过学习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。
(1) 理解自己的焦虑,但是不要被焦虑的情绪控制。
父母的情绪和教养行为往往也会受到儿童自身情绪的影响。遇到孩子的行为问题,家长存在负性情绪是正常的,如果情绪得不到合理的宣泄,会加重焦虑。
只有先hold住心态,才能hold得住问题。
家长可以通过肌肉放松、冥想,向家人和朋友倾诉,或与其他家长交流来释放不良情绪;通过转移注意力或将精力分散到其他方面来减轻焦虑情绪。家庭也是孩子学习情绪调节的重要场所。
(2) 反观自己的教育方式,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效能
一般教育成效较差、没有尽到父母责任、子女过度控制父母生活、过度保护或限制子女的父母存在较多的焦虑情绪。
父母的心理控制会增加儿童焦虑,而父母的行为控制会降低儿童焦虑。子女教育并非一蹴而就,应该怀着持续学习的心态,探究和总结家庭教育的规律,和孩子一同成长。
(3) 保持镇定,对“症”下药
家长的教育焦虑多种多样,但内容集中多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:子女升学择校,子女学习成绩,子女学习态度,子女未来发展,亲子互动。
家长可以先定位目前的困扰领域,理性地纠正自己的认识误区,建立合理的教育期待;并根据自己孩子的独特性与能动性,在了解孩子现阶段学习情况与学习需求、遵循孩子学习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理智的思考,做出独立、正确的判断,与孩子商定合理的规划。
(4)自我成长,活出孩子钦佩的样子
家长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,欣赏音乐、练习书画都是减轻焦虑的有效方法;同时要合理安排生活,做到定时起居、睡眠充足、劳逸结合,这样才能缓解焦虑,保持良好的心态,做好孩子的“支持系统”,同时也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行为榜样。
作为家长,永远不要忘记言传身教的力量。
来信照登:我的孩子在家表现是可以的,会象棋和国际象棋,对长辈老师有礼貌,懂得节约。但在校的表现不能让家长放心,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,上课管不住自己的手和脚,老师讲话他要插嘴。
——一位苦恼的一年级孩子的妈妈
专家答复:鼓励和表扬是法宝
第一,家长一定要认识到,孩子这样的表现是正常的,孩子都是独特的,互相之间有差异。就像你的孩子具有的优势别人不一定具备。对于小学学习生活的适应,孩子之间也是有差异的。你的孩子也许适应的时间要相对长一些。
第二,对于上课表现,我们要了解清楚。如是不是每节课都管不住,还是在某些课上或某个时间段会发生;是不是上课内容孩子都懂了,于是他管不住自己,要插嘴。这都需要全面的向与孩子接触最多的班主任和各科老师了解。
然后我们就可做些具体的事,但总的原则一定是从正面引导,以鼓励为主。
其次,家长要多与老师沟通。从老师那得知孩子有注意力集中的表现时,应立即表扬,这样的鼓励会促使孩子第二天有更好的表现。
再次,出现反复很正常。有时明明一个缺点看似已改正了,但一不留神又出现了,这其实是很正常的。家长千万不要丧失信心,认为孩子就是“这块料”。家长不仅自己要学会看到孩子的进步和变化,也要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转变。
1. 多多了解孩子:在忙于生计的同时,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,与孩子、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,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。多一分了解,就少一分误解。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,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。
2. .吸收教育知识:社会在变化,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,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。身为家长,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。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,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,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。
3. .耐心倾听孩子: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,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,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。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,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,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,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。
4. 真正放下身段: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,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。对此特别建议,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,从内心尊重孩子,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,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。不要总是对孩子说“不”,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,让孩子自己做决定。
5. 跟孩子讲道理: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,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。让孩子有同理心,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,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。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,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,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。
6. 让孩子去体验: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,那么在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,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“自食恶果”的滋味。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,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。
7. 同孩子做协商: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,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,就连大人也很痛苦。孩子也是人,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,因此,同孩子做协商,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。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,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。
9. 修正对孩子的期望: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,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(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,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!来要求孩子。要知道,孩子年龄还小,有好动、固执、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。
10. 真诚对待孩子: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,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,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。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,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,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,或是会让你担心、惧怕。1.表情责备。首先家长要用责备的眼神看孩子,稍后不予理睬。
2.转移孩子的注意力。家长选宝宝平时比较感兴趣的事情来做,吸引孩子的注意力。
3.引导教育。当孩子被我们所吸引加入到其中时,把刚才孩子的错误表现进行知道和教育。
4.爱抚表扬。“宝宝表现真好,下次一定不会这样了”。现在的孩子真难管教。如果是由爷爷奶奶带的孩子,我想首先不要溺爱,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。溺爱孩子,给养成一些恶习,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。多给孩子讲故事,多和孩子接触自然。
在与孩子沟通时,一定要认真聆听他说话,让他感到大人对他的重视与尊重,这样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会被树立起来,他也会在与大人的谈话中,认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,表达自己的意见,这对孩子的理性思维习惯也有良好的帮助。当然大人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,也应该注意一些细节,这样才能比较迅速的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。
第一招,用故事与孩子交流情感。
第三招,用温和的语调交谈。
第四招,及时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。
第五招,巧妙转移孩子的注意力。
第六招,与孩子打成一片。
第七招,一次只交待一件事。
第八招,常常表达对孩子的信赖。
第九招,只提有建设性的意见。
第十招,不要指责遭到挫败的孩子。
第十一招,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生活细节。
搜索标签:
本站关键词:河南戒网瘾学校,河南叛逆孩子学校,河南特训学校,河南问题青少年学校,河南问题少年学校,河南管教学校,河南青少年管教学校,河南全封闭式管理学校,河南军事化管理学校如,何管教叛逆的孩子,青少年叛逆期的教育
Copyright © 2012-2024 河南正苗启德特殊教育学校 版权所有
SITEMAP.XML
网站地图
TAG标签
TAG标签
网站lCP备案号: 鄂ICP备2021014215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