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大名叫王子逸,“仔仔”是爸爸妈妈对我的爱称,现在就读职业高中,青涩的我高高瘦瘦,举止文雅,能够照顾可爱的妹妹,能够在家做简单的饭菜,还能玩转电脑做手工,憧憬着用劳动攒钱重游深圳和更多的景点。
青春前行,我从不在意别人惊诧的眼光,爸爸妈妈是我成长的依靠,我的青春迎着阳光,伴我成长有读书生涯三部曲。孤独的我不孤独,青春有爱砥砺行。
▲仔仔和他的妹妹(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第一部:我的启蒙教育
妈妈常念叨,我呱呱落地时也曾给爸妈无限的希望,风华正茂的他们立志在深圳实现梦想,2002年我的到来增添无尽的力量,盼望着我蹒跚走路,盼望着我牙牙学语,盼望着我跳跃欢笑,可是搂在怀里,环绕在身边,我可爱的小眼睛却不和他们聚焦,自己我行我素也不听他们的教导,才一岁就酷爱着螺丝刀,百看不厌是旋转的车轮,离奇的举动让爸爸妈妈迷惘,四处求医更是彷徨,“孤独”的定义一度让爸爸妈妈绝望,开启我的学习生涯。
我快两岁了,曾经在医院超声波治疗,也用传说中可以补脑的药,方法多多,但和普通孩子的差异却越来越明显,妈妈决定:“去读书!”
于是,家里送我离家附近的深圳社区幼儿园,几分钟就能到。妈妈怕我异常的举动招引起老师和小朋友的排挤,又不愿向他们说起我有着医院的治疗史。经常找幼儿园老师打听我情况,最初老师也总是夸我在学校很乖,不吵不闹吃饭都挺好的,只是说话少,贵人语迟……
事实上,我读了两年书,其他小朋友都从小小班升到小班,再到中班和大班,可我一直在小小班。我上课喜欢走来走去,觉得其他小朋友傻傻地坐在那里,为什么呢?我从来不与同学一起玩,不明白同学们在玩什么?通常独自一个人思考问题。
我大脑总是重复出现老师上课的画面,拼音、汉字、英语单词,我很容易就记住了,老师问我时,这些画面就自动跑出来,可是我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关联。平时在大街上见到什么新鲜汉字,我会问妈妈,我认识了很多书本以外的字。妈妈夸我比其他小朋友厉害,我也很自豪,可总是在小小班的我日渐孤独,难以适应,我不愿再去幼儿园,总想回到家里。
新的私立幼儿园来招生,看到我活泼可爱的样子,就接受我去那里上学,老师还到家里来调查情况。妈妈说了我种种情况,可老师说了,上学没问题!妈妈又怕我受欺负,让我跟表妹一起上幼儿园。从此我乘四轮校车,像在飞一样,跟妹妹一起上学,直到毕业。幼儿园老师都很喜欢我,全班同学都羡慕表妹有个帅气、会读很多字的哥哥,全班同学都争着叫我哥哥。
通过这些启蒙教育,我感觉我真的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样,妈妈怕别人知道我的特点,其实小朋友都知道我不同,都不理我。我童年的美好时光,是在我吃尽苦头,妈妈公开说我坏话后才开始的。妈妈不再计较面子问题,还很认真地告诉老师,我N多个不一样,没想到老师和同学们竟然开始欣赏我的特点,我自己也喜欢有个性的我。
第二部:我的义务教育
别家的孩子学习有着明确的目标,争取好成绩,而我却是与我的妈妈在跌宕撞击中,寻找我在班级不计成绩,随班就读的方式,最后在学校轻松的环境中结束我的义务教育。
回到重庆,为了能顺利进入小学,爸爸妈妈每天轮流给我补习语文数学和礼仪。礼仪对我有多难啊,我的语言表达方式,行为习惯,本就不一样,想改变我......面试时我看着女老师好亲切,以为她是公园里的那个小姐姐,就去要她抱着,回答她的问题。老师在惊讶中没有拒绝。虽然进了学校,可妈妈却是那么歉疚,天天详细问我在校有没有惹事,生怕我给学校带来什么麻烦。回到家里,妈妈更是尽力督导我学习,通常都是学到晚上12点。小学一、二年级,我很配合爸爸妈妈,虽然偶尔会被数学老师叫到办公室,练习满十借位法,虽然爸爸妈妈一直很是紧张,老师和同学并没有排斥。
三年级是我上小学的坎儿,如果说一、二年级的加减乘除用机械记忆,连猜带估,勤学苦练来勉强过关,3年级以后,加减乘除连在一起就蒙了;强行训练后算式可以得满分,可变成文字的应用题就理解不了,得零分;语文的字词句都还行,可三年级的阅读和作文我没办法理解……
此时我已从深圳回到重庆。为了帮助我学习,我周围成绩好的同学都帮助我,督导我学习;回到家里,妈妈更是加紧给我补课。晚上经常是如下情景:
妈妈问:2*6=?
我轻松回答:12
妈妈再问:12-1=?
我再轻松答:11
妈妈最后问:2*6-1=?
我摇摇头:不知道
妈妈提高嗓门问:2*6=?
我害怕回答,开始重复妈妈的话:2*6=?
妈妈气得无语
我很烦恼也很生气
我跟妈妈因为作业,捶胸顿足,然后半夜一起去广场散心
…….
每天重复相同的故事,妈妈累了,我更累,我开始厌学,以各种理由不想上学,早上通常是这样的起床模式:
妈妈:仔仔,起床了!
我:好的
妈妈催促:仔仔,再不起床迟到了!
我:好的
妈妈帮我穿衣服:仔仔,没时间吃饭了,赶紧拿了零食去上学!
我:好的
妈妈发现我半小时后又回家了:仔仔,你怎么还不去上学,迟到了!
我:今天没下雨,不上学……
嗳!以前我上学非常积极,从不磨磨蹭蹭,现在怎么啦?后来我跟妈妈矛盾越来越大,妈妈一给我补课,我就烦;妈妈生气就骂我,我也反过来骂妈妈;妈妈打我,我手握拳头,牙齿咬得咯咯响,有一次我竟然还手……
妈妈痛苦之极,我也很厌倦,家里的空气都是凝固的,无可奈何的妈妈想啊想,为了我能融入校园,找老师商量不要成绩可否,然后找教委,后来称不计成绩为随班就读。终于,8年前那个年代,我成了我们小城首个不受学习成绩压力的人。
从此,妈妈不再逼我语文数学,但我更认真了。我仍然回家做作业,不会的题目,老师放低要求,给我标准解答供我参考。我看我喜欢的书,练习书法,跟同学一起参加春游活动等。我自己做的一些题,不一定都交给老师看,但我喜欢做;有的竞赛不是每个人一定参加,为了证明我是其中一员,我都主动参加,老师对我刮目相看。我遵守学校上学程序,一直到初中毕业,我很享受学校生活的各种乐趣。
我每天准时上下学,妈妈总想给我找点事做。家里扫个地,给我1元钱;小区交个物业费,奖励5元钱;小区取个包裹,奖励5元钱;慢慢地我赚的钱越来越多。我不只是有钱赚,还可以与物业漂亮的小姐姐说说话,更喜欢可以自己拿钱去买看起来好吃的东西。
随着我活动能力提升,社交半径越来越大。妈妈开始给我煮米饭的业务,接送妹妹幼儿园放学的业务,去超市采购单一物品的业务,给机构帮忙组装桌椅书柜的业务…….
我的义务教育,妈妈接受了我逻辑思维不好的状态,支持我无压力地学习,更多教我生活技能,我好开心,我就是我,我有着我独特的生活方式。
第三部:我的职高生活
职高生活,我有我的向往,也有我的奢望,校园生活怡然自得,我要努力奔跑,心向阳光,力争独立生活。
17岁的我,1米74的个头,感觉自己是个男子汉,我想工作。妈妈说我没有一技之长,还要继续读书。爸妈带我到重庆主城、南川,最后我选了现在自己生活的涪陵城区,我喜欢这里熟悉的楼房花园,星月阳光。
正式走进涪陵职业中学的第一天,美丽的校园,雄伟的建筑楼群,宽阔的操场,明亮的食堂,让我流连忘返,还有我向往的计算机专业。可报名当天,我心急如焚,原来这里是全封闭学校,需要住校。住校一词,从来不在我的字典里,我原本以为,职业高中就像初中一样,可以住校也可走读。公交车很方便,怎么非要住校呢?虽然我在家里,自己洗内衣洗澡,自己煮米饭,爸妈早已把我当成邻家孩子,自己打理自己房间,我可以自主安排任何事,安全范围内,爸妈都不干涉我。现在我好紧张,没有父母的学校生活,会是什么样子?
校长戴着眼镜,儒雅中透着威严的目光,看着我。
校长问道:你叫什么名字?为何不住校?
妈妈怕我答不出来为什么,赶紧上前解释,说了我很多她的担心和我的焦虑。
校长严厉地批评妈妈:我们这里没有特殊孩子之说,任何人不讲特殊化,所有学生必须住校,除非三甲医院证明孩子有病。你这个家长怎么当的,怕孩子吃苦,就能教育好孩子?我们这里的学生,学校有专门的管理,如果有团伙、打架、甚至犯罪行为的,有一个开除一个,学生的安全,是我们学校的责任和义务,家长放心就好了!
妈妈愣住了。
我在校长办公室情绪失控,大声嚷嚷。
校长坚持自己的原则:想在这里读书,必须住校,就算老师的孩子,也不例外!
我震惊了,这是妈妈坦白我自闭之后,素未谋面的校长竟然没有因为我的特殊而婉拒我入学。我如此糟糕的表现,也没有吓到校长,校长反而把我有可能面对的安全问题,理所当然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。
我忐忑了一晚上,恰逢室友生日,我们一起过得非常愉快。第二天,妈妈说给我送杯子,来学校看我。我如约早早到门卫室外面等待,妈妈有点事迟到了,我有些惆怅,在门卫室前徘徊好久,好想亲口告诉妈妈,我很好,没事。
五天过去了,周末我回家,妈妈见我毫发无损,情绪很好,我们都很开心。
第二周,爸爸跟妈妈借口给我送毛巾,没跟我商量,就到我宿舍,想打探情况。
我有点生气,见面第一句话:爸爸,你为什么要来学校?封闭式管理,不准随意出入学校哟!
我已经有点习惯我的宿舍,不能让爸妈破坏这里只有同学的氛围。
半个月后,学校组织了为期两周的军训,我自豪地跟妈妈说,我的学校是很严格的,如同校长讲的那样,是个很不错的学校!可妈妈还是不太放心我。
11月,妈妈问我:这么冷的天,你盖几床被子?
我说:一床。
妈妈有点紧张问我:为什么?
我说:其他同学也盖一床
妈妈很不解:你另外一床被子借同学盖啦?
我说:在床下箱子里。
妈妈很不安,我在家里盖两床被子,在学校只盖一床被子。又想找借口来学校看我。
我说:不冷
妈妈问:有开空调吗?
我如实说:有
本来只需一床被子,妈妈真是多虑了!
后来我才知道,学校的好多老师,经常出去做志愿者,还曾经到过爱心树,他们曾教过我做手工,做蛋糕等。我能感觉到班上老师和同学们,像志愿者一样,跟我很友好。有一天我自己挤脸上的痘痘,弄伤了脸。一位同学赶紧扶我去学校医务室;我们班重新分宿舍,有两个班干部非要和我一起住;有集体活动,同学们都会主动叫上我;上课前,同学们会提醒我……我依然不是很懂书上的内容,老师对我要求不高,只要我认真学习了,都会给我好评。
我在这里不用为考试而读书,我住在美丽的校园里,有包容、有支持、有爱,可以自由自在地学着独自生活,为自己而学。这大概就是妈妈所说的融合教育吧!
搜索标签:
本站关键词:河南戒网瘾学校,河南叛逆孩子学校,河南特训学校,河南问题青少年学校,河南问题少年学校,河南管教学校,河南青少年管教学校,河南全封闭式管理学校,河南军事化管理学校如,何管教叛逆的孩子,青少年叛逆期的教育
Copyright © 2012-2024 河南正苗启德特殊教育学校 版权所有
SITEMAP.XML
网站地图
TAG标签
TAG标签
网站lCP备案号: 鄂ICP备2021014215号-10